关于印发《晋城市合同制消防队组建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1:06:13   浏览:93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晋城市合同制消防队组建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市政办〔2005〕118号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晋城市合同制消防队组建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为弥补公安消防力量的不足,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提高城镇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晋政办发〔2005〕33号),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晋城市合同制消防队组建办法》,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ОО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晋城市合同制消防队组建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合同制消防队的组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西省消防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晋政办发〔2005〕33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合同制消防队,是指按用工合同制公开招收,在当地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从事执勤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的消防队。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未建立现役制消防队和现有消防力量不足,需要增建非现役制消防队的县(市、区)。

  第四条 合同制消防队员的招收工作由县(市、区)公安消防部门实施。

  第五条 合同制消防队员实行用工合同制,公安消防部门负责考试、体检、政审、录用工作,并依法与被录用人员签定劳动合同。

  第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参照《山西省多种形式消防队建设标准》,有计划地保障合同制消防队建设和执勤灭火工作所需经费。

  第七条 合同制消防队员的基本工资、奖励工资、伙食费、服装费以及人身、医疗、工伤保险等费用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解决,并足额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八条 县级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合同制消防队的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合同制消防队员岗前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和考核;
  (二)建立健全合同制消防队员管理制度;
  (三)实施合同制消防队员的编配、调配和奖惩;
  (四)上级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合同制消防队员服务期限一般为3年,合同期满解除劳动关系。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合同制消防队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一)合同制消防队员在3个月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招收条件的;
  (二)录用前有违法犯罪事实隐瞒未报的;
  (三)有犯罪嫌疑或者有严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
  (四)合同制消防队员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和责任的;
  (五)年度工作量化考评成绩多项不及格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合同制消防队员个人申请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向合同制消防队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工作暂行办法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工作暂行办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我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促进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发〔1986〕59号《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工总经字〔1987〕8号《关于加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
动领导的通知》及国家经济委员会经科〔1987〕61号《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及措施;技术改进,是指对机器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
第三条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物质消耗,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强产品销售和服务工作,节约企业管理费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及早发挥投资效益为重点;以提高职工素质,搞
活企业为主要目的。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驻我市的各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 领导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企事业单位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由各级工会和行政机构共同负责。工会负责组织发动和日常领导工作;行政机构负责合理化建议的审议、实施、评价、奖励工作。
第六条 企事业单位设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总工程师(或生产技术副厂长)、工会主席、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员组成。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在分厂或车间设评审小组。
第七条 评审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单位合理化建议实施细则;提出目标及主攻方向;审查职工所提建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组织实施;评定、奖励成果及重大项目上报、推广等项工作。
第八条 在评审委员会领导下,由工会设立日常机构,吸收行政有关人员参加,负责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征集、登记、整理、传递、存档等日常工作。
第九条 全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工作由市总工会、市经委、市财政局负责。主要职责是确定和分解目标;进行组织发动;定期统计、发布成果;推广交流典型经验;搞好全市性的总结表彰奖励。

第三章 目标确定及分解
第十条 根据本系统、本单位生产、经营方针,确定合理化建议目标。并把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做到目标、责任落实。
第十一条 围绕目标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职工群众主人翁责任感和投身活动的自觉性。

第四章 征集审议
第十二条 合理化建议的征集采取多种形式。可以个别征集,也可以集体征集;可以专题性对口征集,也可以分层次广泛征集。
第十三条 合理化建议的征集须由建议者填写《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登记表》,登记表可参照国经科发〔1987〕61号文件的附表样式印制,必要时应附有图纸、数据、资料等。合理化建议登记表由日常办事机构或专(兼)职人员搜集。
第十四条 建立审定分析传递制度,及时进行横向、纵向传递和审议,具体程序有:
1、职工提出的建议,首先要在班组内征求意见,请大家补充、完善后上报车间评审小组。
2、车间审定后进行分流。一是将关系全局的建议上报给单位合理化建议日常机构,二是将车间可以自行实施的安排实施。
3、对上报厂级的建议由日常机构或专管人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分别传递到有关业务部门。
4、由业务部门审定逐级上报的合理化建议,提出采纳与否的意见,并交日常机构呈报评审委员会。
5、由评审委员会对呈报的建议进行可行性论证,建议者在会上作技术论证报告,对评委会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最后由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从技术、经济价值上作出结论。
第十五条 建议无论采纳与否,厂或车间要填写“合理化建议审议通知书”,由日常机构或专(兼)职人员通知本人,做到件件有着落、有回音。答复期限一般项目不得超过一个月,重大项目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五章 建议的实施
第十六条 决定采纳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由评审委员会责成有关部门,组织人力、财力、物力,采取多种形式实施或解决。
1、下达指令性计划,按生产任务限期完成。
2、项目承包。签订项目承包合同,保证实现。
3、项目招标。将项目张榜招标,中标者负责实施。
4、协作攻关。组织攻关队进行重点攻关,解决项目中的关健难题。
第十七条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实施后的结果,由实施部门写出成果报告,反馈到日常机构。

第六章 评价奖励
第十八条 由日常机构将成果报告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成果鉴定。评审委员会根据年节约或创造价值,决定奖励等级和奖金额。评定和计算标准按国发〔1986〕59号、国经科发〔1987〕61号文件执行。
第十九条 奖励可每半年进行一次或随时奖励。对未被采纳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只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也可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奖励办法按国发〔1986〕59号、国经科发〔1987〕61号文件执行。
第二十条 奖金由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采用单位支付。企业单位的奖金计入生产成本,事业单位的奖金在事业费或收入提成中列支。按国发〔1985〕86号文件规定,其奖金免征奖金税。
第二十一条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奖金提取,由日常机构列出明细表,填明项目简要成果及评定等级,由财务部门盖章,主管厂长签字后到开户行提取。
第二十二条 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和成果发布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由厂部编入“新技术推广年度计划”,逐步推广实施。
第二十三条 做好统计上报工作。企事业单位每月统计汇总一次,每季度上报一次。技术改进项目的统计数字由技术部门提供,报表要及时、准确、清楚。

第七条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未涉及的其它问题,均按国发〔1986〕59号文件和国经科发〔1987〕61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1989年8月31日

云南省劳动监察规定

云南省劳动厅


云南省劳动监察规定
云南省劳动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劳动监察体系,根据劳动部发布的《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云南省行政区域内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和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单位)以及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动者)的劳动监察,适作《劳动监察规定》和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劳动监察,是指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对单位和劳动者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罚的活动。
对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第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公安、卫生、工商、财政、税务、银行、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与组织,协同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劳动监察工作。

第二章 劳动监察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省及地(州、市)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劳动监察机构;县(市、区)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劳动监察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劳动监察员,具体负责劳动监察工作。
各级劳动监察机构由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接受上级劳动监察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 各级劳动监察机构依照下列规定分级行使劳动监察管辖权:
(一)省劳动监察机构负责省属单位和中央、部队、省外驻滇单位以及经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监察;
(二)地(州、市)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地(州、市)属单位以及经授权的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监察;
(三)县(市、区)劳动监察机构或者劳动监察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前两项规范范围以外的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监察。
第七条 劳动监察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一)宣传国家和本省有关劳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督促单位和劳动者贯彻执行;
(二)对单位和劳动者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纠正和查处劳动违法行为;
(三)对劳动监察员进行培训、考核和监督;
(四)参加劳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重大事故建立档案并按有关规定上报;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同级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劳动监察的内容:
(一)劳动力管理:
1、劳务中介组织的业务活动;
2、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3、单位招聘职工和用工情况;
4、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5、承办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二)职工工资福利:
1、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规定的执行情况;
2、单位支付职工工资情况;
3、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
4、单位遵守职工福利规定的情况。
(三)社会保险:
1、单位和劳动者对各种劳动保险的投保和保险金的缴纳情况;
2、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和使用社会保险费用的情况;
3、社会保险金给付情况。
(四)职业培训
1、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的情况;
2、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及发放证书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劳动监察员与职责
第九条 各级劳动监察机构应当配备专职劳动监察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配备部分兼职劳动监察员。
劳动监察员应从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熟悉有关劳动法规和政策,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劳动管理经验的人员中选任。
劳动监察员由劳动监察机构提名,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任命,报上一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省劳动厅统一核发《劳动监察员证》。
第十条 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劳动监察员经常进行政策法规和职业首先教育,并建立劳动监察员业务考绩档案。
省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对全省劳动监察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有权责成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劳动监察员资格。
第十一条 劳动监察员履行职责时,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工作需要,持《劳动监察员证》可以随时进入有关单位进行劳动监察;
(二)在必要时,可以向被检查单位或者劳动者下达《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劳动监察指令书》,并要求其要收到该《通知书》或者《指令书》之日起10日内据实向劳动监察机构作出书面答复;
(三)查阅、调阅和复制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第十二条 劳动监察员履行职责时,应当承担下列义务:
(一)秉公执法,不得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谋取任何直接或者间接利益;
(二)不得泄露单位或者劳动者的有关保密资料和信息;
(三)为举报者保密。

第四章 劳动监察程序与处理
第十三条 劳动监察员与单位或者劳动者有利害关系的,进行劳动监察时应当加避。
第十四条 劳动监察机构查处单位或者劳动者的违法行为,依照下列程序:
(一)登记立案。对于举报材料和已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在7日内进行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需要依法追究的,应当登记立案;认为不属于本劳动监察机构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机构处理。认为不履于劳动监察事项的,应当转送有关部门或者告知当事人提交有
关部门处理。
(二)调查取证。对已立案的案件,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取证。调查时应当由两名以上劳动监察员进行,并出示《劳动监察员证》和其他执法证件。
(三)处理。在调查取证后,应当听取当事人申辩,对需要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业整顿的案件,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四)制作处理决定书。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处理决定书应当加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印章,并载明:
1、当事人姓名、住址等基本情况;
2、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违法事实;
3、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
4、处理结论;
5、处理决定的履行日期或者期限;
6、当事人依法享有的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7、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
8、作出处理决定的日期。
(五)送达。劳动监察机构在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7日内,应当将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五条 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应当处以警告或者50元以下罚款的违法行为,当事人无异议的,劳动监察员可以当场作出处理决定。
劳动监察员当场作出处理决定,应当填写并出具处理决定书和有关的收据及凭证。
第十六条 对于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天内作出处理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处理期限的,由上一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30天。
第十七条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7日内报送上一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劳动监察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被监察单位和劳动者有协助监察的义务。对阻挠、刁骓、殴打劳动监察员,妨碍监察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法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对企业的罚款,从企业的税后留利或者自有资金中开支,不得列入生产成本;对事业单位的罚款,从预算外自有资金中开支,不得在事业费中列支。对个体工商户和劳动者的罚款,由本人缴纳。
第二十条 罚款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罚款上缴地方财政。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核拨劳动监察办案补助经费。
第二十一条 单位或者劳动者以劳动监察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条例》、《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理决定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劳动监察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对外国人、外国组织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应当给予处罚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云南省劳动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