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选举法>试行细则》若干规定的决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6:46:08   浏览:905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选举法>试行细则》若干规定的决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选举法>试行细则》若干规定的决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83年2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对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0年5月14日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选举法>试行细则》有关条文作如下修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已将“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自治区实施《选举法》试行细则亦应作出相应的修改。
二、第三章第十条改为“县和市辖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便于召开会议、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使各民族、各地区、各个方面都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的原则,在本试行细则规定的幅度内,县、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定;乡、镇人民
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由县、市辖区人大常委会决定”。
三、第三章第十一条改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具有广泛性,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青年、妇女、知识分子、劳动模范、爱国人士、归国华侨等都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四、第三章第十三条“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重新规定为:
(一)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人口在五十万以下的,一百七十人至二百五十人。
人口在五十万至七十万的,二百五十人至三百人。
(二)县、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人口在十万以下的,八十人至一百六十人。
人口在十万至二十万的,一百六十人至二百四十人。
人口在二十万至三十万的,二百四十人至三百二十人。
人口在三十万以上的,三百二十人至四百人。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三十人至八十人。
人口在一万至二万的,八十人至一百二十人。
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一百二十人至一百五十人。
五、第三章增加一条,作为十四条(其他条款依次顺延),“为了保证人口特少的地区、人口特少的民族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比较集中的地区都有适当的代表名额,在代表总名额中,应有一定的名额由市、县、市辖区人大常委会根据情况分配给有关选区进行选举”。
六、《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选举法>试行细则》,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选举法>细则》,根据本决议作相应的修正,其他条款根据《选举法》规定作文字订正后,重新公布。



1983年2月2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湘潭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实施办法

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


潭政发〔2002〕34号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潭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湘潭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实施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讨论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二年十月十七日



湘潭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实施办法



湘潭市地处湘江中下游,湘江纵贯市区,全长41公里,涟水、涓水交汇市郊。建国以来,特别是1994年以来,城市堤防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防洪堤线长,建设标准低,工程隐患多。洪灾对湘潭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严重威胁。因此,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加固、加宽、加高,达到彻底根除隐患全面提高堤防建设标准和防洪抗灾能力的目的。

一、范围界定

湘潭市区城市防洪由河西、河东、仰天湖三个防洪圈组成,河西防洪圈上从姜畲堤涟水桥开始,下至郭家湖堤段,由姜畲堤(0.9公里)、十万垅堤(11.34公里)、河西堤(4.7公里)、文星堤0.54公里、天星堤(4.9公里)、和平堤(2.8公里)等6处堤防组成,全长25.18公里。河东防洪圈从建设堤开始,下至木鱼湖堤段铁桥处,由建设堤1.69公里、河东大堤21.83公里等2处堤防组成,全长23.52公里。仰天湖防洪圈由仰天湖大堤组成,全长8.0公里。考虑到姜畲堤地处湘潭城区上游,卓江堤为三江入口,且107连接线贯穿其中,也纳入市区城市防洪范围,前者为主城防区,后者为非主城防区。

二、建设标准

湘潭市区城市防洪按百年一遇标准执行,堤顶高程湘潭水文站为44.9米。堤面宽度,结合城市整体规范要求,确定为8—17.5米(具体到堤的宽度,按设计标准执行)。堤坡按防渗和边坡稳定要求确定,内外边坡系数不得大于1/2。治涝标准为10年一遇(王家寨排水渠为20年一遇)。中心城区按24h暴雨24h排干(湘潭站10年一遇24h暴雨155mm),非中心城区按一日暴雨一日排干(一日暴雨139mm)。所有堤防设计严格按标准执行。

三、项目安排

1、城市堤防水毁水损工程恢复项目。今年共安排26处,其中涵闸15处。包括河西防洪圈16处,其中涵闸5处;河东防洪圈7处,涵闸7处;仰天湖防洪圈3处,涵闸3处。

2、城市堤整修加固工程。(1)岳塘区建设堤0.91公里达标。(2)河东堤老电厂0.55公里整修达标,完成河东堤闭合圈。(3)雨湖区文星堤0.29公里达标。(4)木鱼湖堤3.3公里高标准堤段建设。(5)湘潭县卓江堤1.9公里达标。(6)姜畲堤4.5公里范围内重点涵闸和险段的处理。(7)力争仰天湖2.2公里堤防达标。

四、工程管理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业主单位,应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

1、凡国家投资(含地方政府投资)总额50万元以上项目,必须具有工程项目前期规划计划书,并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审小组对前期规划设计进行审查,设计方案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2、凡国家投资(含地方政府投资)总额50万元以上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任命项目法人(项目法人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水利部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施工合同制和质量终身保证制。招投标由项目法人组织,市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监督实施,施工合同须经市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审核监证。未实行项目法人制的工程不下达实施计划,未实行招投标的项目不得开工和拨付资金。

3、在堤防工程建设中,严禁以挂靠形式承包工程,严禁层层转包、偷工减料,杜绝工程质量隐患。

4、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认真推行业主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领导、技术人员和群众各层次监督。

5、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健全工程技术档案。所有在建的堤防工程必须按照工程管理权限,接受省、市组织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五、资金筹措

为了多渠道筹措工程建设资金,并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堤防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根据不同工程的管理权限和工程规模,实行“分级负责、项目管理”的原则,分别采取“拨、补、奖”的办法。

1、市本级堤防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主要从市级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含防洪保安资金)中解决,不足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企业单位都必须按照政策规定足额缴纳防洪保安资金,对历年欠缴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依程序清理追缴。

2、市主城区湘江城市一线防洪堤达标工程,由市计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下达项目计划和资金,实行统一指挥调度。项目施工由所在区政府确定业主单位组织实施。非主城区的湘潭县卓江堤、姜畲堤、和平堤实行按比例补助的办法,由县市包干负责并按市下达任务组织实施。

3、城市防洪重点水损水毁工程的修复,由县(市)区上报修复方案,经市水利局审核方案、工程量和工程单价、工程造价,确定一定补助资金,由县(市)区包干负责使用。

4、所有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部、省、市安排的专项资金,由计委、财政、水利、审计部门跟踪监督,并按工程建设进度分期拨付。各工程业主单位必须建立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项管理制度,自觉管理和使用好建设资金,并接受同级或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六、组织领导

1、市、县(区)两级都要成立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与水利建设指挥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强化组织领导。指挥部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宣传发动、确保水利投入的落实、施工环境的协调和工程建设进度、质量的监督指导,以及严格把好基建程序关,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各级领导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堤防工程建设。要充分发挥城区堤防工程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将城区堤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支持堤防建设的高标准、高起点,带动城区的开发建设,让防洪堤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亮点。

3、城市防洪实行建设和管理统一的机制,水利建设的责任领导即为明年防汛的责任领导。市水利建设指挥部要加强对领导办点工程的督查,将办点工程与年终水利建设“芙蓉杯”竞赛考核挂钩,确保工程质量。



本人在法律图书馆网站发表的文章仅供交流欣赏,欢迎批评指正。如不经同意加以转载用于盈利活动,本人将以侵犯著作权为由提起民事索赔诉讼。


试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宋飞

曾几何时,只要一提起我国大学文科建设现状,耳边就老是回荡着这样一句口头禅:“贫困的哲学、幼稚的法学、混乱的经济学”。中国的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怎么会用一个“幼稚”来概括呢?让我们先从它的现状来分析一下吧!
一)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现状
1.课堂讲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各种法律的社会功能、体系、基本概念、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学生听课,很少发问,通常也很少有课外作业。只要你的笔记做好了,考试一般没问题。因为考前教师会点题的,都在笔记上。
2.教科书。为配合课堂讲义式教学的需要,教科书成为了法学著作的主流。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宣称他不会照教科书上讲的,但是就连他自己讲的内容,也是从一本本教科书上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且他一般会推荐一本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听不懂他的课,可以看教材。
3.考试题目仅包括概念分析、简答、论述、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这几种老套路题型,没有案例。
4.考卷评阅。任课教师在考试后不解释试题上出的题目,有的甚至不管你考得怎么样,只要你去听他的课,考勤分够了,卷面不及格也会给你打成及格。所以学生及格,也没有惊喜之状。
二)传统法学教育暴露许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1.法学教研理论脱离实际。一些教师讲的内容,法条都已修改了四五次。可他还只知道修改前的最初内容。教师应密切关注立法动向,不必拘泥于旧教材,对每次讲课前的一两天的政策法规的变动,应该予以关注。为师者,不能误人子弟。讲课不能只讲法律的历史发展,更应讲现行制度是怎样规定的。学生手中最好有一册册最新法条的单行本。
2.重视考勤,尊重师长,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难有独创精神。因为教师重视听课率,愿意在白天到图书馆去的学生就少了,晚上去谈朋友的情侣就多了。只要听课笔记做得好,就能通过平时的考试,甚至有的会考试的人还能凭此考上研究生,从而继续深造。但学历再高,搞起研究也只能模仿英美,兼抄大陆。台湾学者因使用汉字,故成为他们争相抄袭和剽窃的对象。这样一种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可想而知。如据法制日报载,学完国际私法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不会办涉外民商事案件。
3.学生在毕业时无法找到理想工作,就业率低。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不少大学校园里都是排倒数一二位。所以考公务员、考研、考司法考试的特别多。但这些考试难度都很高。如果想进入企业或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务工作,供需交流会上通常是僧多粥少。所以改行去从事保险、行政文员、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文化传播的特别多。据焦点访谈介绍,有的甚至自欺欺人,与人才市场商量,让人才市场搞一个用人单位的公章盖在就业协议上,学校也美曰其名“他就业了!”而这样的学生则继续“北漂”。
三)传统法学教育的改进办法。
1.应提高法学院的准入门槛。朱苏力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个例子,进入美国法学院的学员以前一般都从事过其他行业甚至是理工行业工作。这样一群有过社会经验的人学习法律,自然很容易培养成法学界的精英之才。因为法学是狭隘的,只有与其他学科交融才能进一步壮大发展。据法制日报载,今年上海地区司考总成绩前三名的考生都不是法律专业出身,真是“游击队战胜正规军”。
2.应将司法考试通过率与法学院业绩考评联系起来。现在办法学院的大学太多,应当将应届毕业生司考通过率作为法学院业绩考评的一项内容。司考通过率过低的大学应当停办法学院。法学院也应将司考培训作为对学员的一项免费义务。
3.应让英语过级与学位挂钩的校规有所松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占去了法学院学员三分之二的学习时间,有的名牌大学甚至规定,不通过四级就拿不到本科学士学位证,不通过六级就拿不到硕士学位证,不通过八级就拿不到博士学位证。目前,武汉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已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母校。虽然四六级改革为不影响学生找工作,已将其成绩只打入在校的成绩单,不再发什么四级证、六级证。但为了方便法学院学生能有更多时间花在本专业的学习上,我们还是希望这种苛刻的校规有所松动。
4.学院应多请专家讲学、多开研讨会、多分析案例、多关心学生的实习,多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应一味只想着收钱。一些不知名的学校尚且知道毕业前的社会实践要由教师带队联系单位,可有的名牌大学连模拟法庭都懒得开,更不要提为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推荐分忧了。
5.教师的教学艺术上也应有所改进。前面提到了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都在讲,学生只是听,这种方法不好。于是,有的教师就标新立异,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根本就不讲什么具体内容。这也不好。讲授法和发现法都是两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应视情况灵活运用,不应走极端。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己之见,如有不周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王泽鉴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教育心理学》(修订本) 邵瑞珍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2版

作者简介:宋飞,1980年12月11日生, 现在湖北黄冈市黄州区政府法制办工作.曾在法律图书馆网发表论文《人治与法治的较量-兼论德治》、《从一案看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试论国有资产流失与法律规制》、《周??与》、《盖尤斯与》、《制定法、成文法概念比较研究》;译作《中国传统哲学与争端解决》、《美国诉微软案》、《屠宰场案的负面影响》。